|
智能制造數字孿生軟件
數字孿生模型開發(fā)是根據學校現有的智能制造生產線,生產線由四個機器人工作站構成,可以完成鼠標定制化柔性生產,需基于智能制造數字化設計平臺建立完整的數字孿生體,根據我方提供的技術資料及現場測量,利用智能制造數字化設計平臺,按照1:1比例開發(fā)一套與實際生產線完全一致的數字化虛擬生產線,實現數字化仿真產線模型與真實產線的虛實同步仿真演示;
1.投標人需要根據現有實物產線,進行現場測繪,完成3D結構圖的1:1繪制,數字模型結構體的物理尺寸必須與真實設備達到1:1。
2.數字模型運動機構應保持與真實設備同樣的運動功能,將繪制模型導入數字孿生體編輯平臺中,將各個元器件、結構件根據自身的特性設置為傳感器、旋轉副和直線副,將各個元器件的約束調節(jié)配置好,使得物理結構3D模型可以在手動的模式下,完成產線的各個動作,為后續(xù)的調試做好基礎工作;
3.數字模型感知元件需與真實設備工作方式一致、效果一致。各個傳感器是感知設備運動的基礎元器件,將各個傳感器按照自身的物理特性進行設置,使得傳感器可以在虛擬環(huán)境中完成相關的動作,便于數字孿生體的各項反饋與實物一致;
4.數字模型執(zhí)行元件需與真實設備的執(zhí)行元件效果一致,數字孿生體的執(zhí)行元件各個電機、氣缸等執(zhí)行元件必須與真實設備保持高度一致,包括氣缸的到位信號、伺服運動位置等信號必須全部建立數字模型;
5.實現與真實產線的虛實同步仿真演示。虛擬產線仿真模型通過與外界的數據接口獲取現場產線的控制信號,作用于仿真模型,實現虛擬產線仿真模型與真實產線的虛實同步仿真演示,具體內容包括:
6.對產線的設備控制程序進行必要的改造,使其滿足數字仿真的需求。
6.1.根據仿真需要,將產線的設備組態(tài)到產線的控制程序中,并配置數據交互服務,為數字模型提供數據支撐。
6.2.在產線控制程序中加入必要的信號和程序,以滿足數字模型仿真的需求。
6.3.調整產線的IP分配,實現產線和實驗教室的IP統(tǒng)一分配管理,解決跨網段訪問設備的難題。
7.借鑒現有產線的生產流程,提供與仿真模型相配套的PLC程序和HMI程序等,使虛擬工位的仿真模型與真實工位具有相同的生產功能,并使機器人工作站可以在虛擬環(huán)境中實現單工位的虛擬調試教學活動具體內容包括:
7.1.提供數字孿生信號點表。數字孿生體點表定義:根據現有產線的電路原理圖,將PLC控制的點位信息梳理出來,整理成冊。
7.2.將數字孿生信號點表中的信號一一與數字孿生體中的運動機構進行關聯,實現信號對數字孿生體的控制及反饋,例如根據現有產線實際電機驅動的運動對象與PLC的運動控制信號,設置對應的運動控制屬性與關聯對象,從而完成虛擬控制對象的所有邏輯點表的設置與統(tǒng)計,將此點表提供給學生,作為PLC編程的依據,可保證所有學生編程的一致性,也便于檢查學生的編程效果。
7.3.提供標準的通訊方式。通信方式調試:將PLC與智能制造數字化設計平臺搭建通信通道,測試通信響應時間,調試合適參數,保證PLC控制程序與被控對象的統(tǒng)一協調。將此通信方式完整編寫成規(guī)范文檔,由學生在后續(xù)的虛擬調試中遵照執(zhí)行。
7.4.編寫工業(yè)機器人的控制程序和數字孿生體的開發(fā),使工業(yè)機器人可以完成各個物料的上下料過程的仿真,實現通過控制程序控制機器人完成上下料操作。
8.編寫產線整線控制PLC程序,和數字孿生體,實現對整條產線的虛擬仿真同步演示。
10.提供上述虛實同步仿真演示和機器人工作站虛擬調試的控制程序和數字孿生體,并提供項目部署、操作、維護說明書,包括:
10.1.數字化仿真軟件的安裝說明書。
10.2.控制程序和數字化孿生體的部署說明書。
10.3.仿真項目的啟動、演示、關閉等過程的說明書。
10.4.必要的項目介紹資料,包括使用的技術先進、實用性等方面的說明材料。
|